摘要:很多的腰椎病友們都聽過“小燕飛”,小燕飛就是模擬燕子飛行姿勢,可以充分鍛煉腰背部的肌肉和韌帶,保護椎間盤使之不突出。對突出也能得到緩解。

很多的腰椎病友們都聽過“小燕飛”,小燕飛就是模擬燕子飛行姿勢,可以充分鍛煉腰背部的肌肉和韌帶,保護椎間盤使之不突出。對突出也能得到緩解。

事例:

劉先生說腰部疼痛5月余,癥狀越來越重,這次他下定決心:一定查出病因,聽大夫的話,讓吃啥藥就吃啥藥。

X片和核磁共振檢查的結果出來了,醫生告訴劉先生,他患的是椎間盤膨出。

“那我吃點啥藥好?”劉先生問。

醫生回答說:

“回去堅持做‘小燕飛’,比吃藥管用。”

小燕飛動作示范:

椎間盤突出膨出:

脊椎的節與節之間的“軟墊”叫椎間盤,它柔軟有彈性,在人體活動時起緩沖外力的作用。椎間盤的周圍是肌肉和韌帶,它們像軟盾牌一樣,保護著椎間盤。時間久了,椎間盤周圍的肌肉和韌帶在外力作用下變得越來越脆弱,正所謂唇亡齒寒,椎間盤就會老化、破裂。我們可以把此時的腰椎間盤想象成軟糖,當它受到擠壓時,就會鼓起來,醫生管它叫椎間盤膨出。

椎間盤膨出是椎間盤病中較輕的一種,即使這樣,試圖通過吃藥,就能讓膨出的椎間盤回到原位也是妄想。最好的辦法是鍛煉椎間盤周圍的肌肉和韌帶,從而讓椎間盤逐漸回復原位。遺憾的是,人們常做的跑步、舉重、騎車等健身運動,只能使四肢強壯,而腰背、頸部的肌肉和韌帶很難得到鍛煉。而“小燕飛”,既可鍛煉腰背,又可鍛煉頸部,可謂一舉多得。

“小燕飛”有站姿和俯臥式兩種:

小燕飛”作為鍛煉頸椎和腰椎的重要方法,勝于吃藥。“小燕飛”動作分兩種,一種是站立姿勢下的“小燕飛”,一種是俯臥在床上做的“小燕飛”。

1、站姿小燕飛

站立姿勢,肩向后平移,雙臂輕輕向后,雙手掌平伸,掌心相對或向后,模擬燕子俯沖時收起翅膀的動作。以腰底部為中心輕輕向前,從側面看略有點“挺肚子”的感覺。

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50下。

2、俯臥式小燕飛

在硬床上,取俯臥位,臉部朝下,雙臂以肩關節為支撐點,輕輕抬起,手臂向上的同時輕輕抬頭,雙肩向后向上收起(肩胛骨收縮)。與此同時,雙腳輕輕抬起,腰底部肌肉收縮,盡量讓肋骨和腹部支撐身體,持續3~5秒,然后放松肌肉,四肢和頭部回歸原位休息3~5秒再做。

每天可做30~50下。剛開始時,可先做10~20下,逐漸增加。

腰椎間盤突出最新療法

椎間盤突出的“神器”——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術

通過一個直徑不到一公分的小孔,就能完成髓核摘除術,椎間孔鏡這種“神器”是怎么做到的?

鄭州市管城中醫院副院長、骨傷科首席專家王長勇說,椎間孔鏡髓核摘除術從患者身體側方或側后方進入椎間孔,在安全工作三角區實施手術,操作和觀察使用同一個孔,是同類手術中創傷最小,效果最好的椎間盤突出微創療法。

在椎間孔鏡技術引進之前,由于傳統開放手術創傷較大,致使很多老年人無法耐受,從而不得不忍受病痛和生活的不便。而椎間孔鏡微創手術的開展,使得這部分是人群也能輕松解除病痛。

王長勇介紹說,椎間孔鏡與脊柱內窺鏡類似,是一個配備有燈光的管子,它在椎間盤纖維環外做手術,在內窺鏡直視下可以清楚的看到突出的髓核、神經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組織。然后使用各類抓鉗摘除突出組織、鏡下去除骨質、射頻電極修復破損纖維環,由此來解除對神經根的壓力,消除由于對神經壓迫造成的疼痛。“這是通過特殊設計的椎間孔鏡和相應的配套脊柱微創手術器械、成像和圖像處理系統等共同組成的一個脊柱微創手術系統。”皮膚切口不到一公分,如同黃豆粒大小,出血量可以忽略不計,術后僅需縫1針。

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手術,幾乎能處理所有類型椎間盤突出的患者,特別是巨大型、脫出型、伴有椎間孔狹窄和合并有骨質增生、黃韌帶肥厚、側隱窩狹窄等椎管狹窄患者。目前,椎間孔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以其創傷小、出血量少、療效好、恢復快、手術風險低等優勢,已經獲得了國內外業界的普遍認可,成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的首選。

在骨傷科,椎間孔鏡技術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和普及,科室的醫生都可以嫻熟地操作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術。實施該項手術的患者,平均住院為3-4天,與傳統開放手術相比,極大地縮短了住院周期,降低了醫療費用,深受患者好評。“中國的脊椎內鏡技術發展很快,已經獲得國際上的認可”,王長勇表示,脊椎內鏡在腰椎手術方面,可以做到無“微”不至,這必將為廣大患者帶來更大的福音。(詳細了解請點擊?小治療解決“腰突”大麻煩,微創技術顯奇效!)

快速連結:骨科點點讚

R74ED41585DDFG


科學有效復健方式redcord懸吊訓練系統臉上抹橄欖油能祛痘嗎生姜紅茶不適合什麼人喝五臟有五個“最怕”,但他們的共同“敵人”,卻是一種聲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99jiu8c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